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本文已影响2.63W人 

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关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做家长会重点关注到的,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家长们也需要花费一定的心思,以下来看看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1

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可以通过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家人以身作则的行为、适当交流等。

1、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

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建议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同时保证食物的多样性,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避免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不适如腹痛、腹胀等,也可以询问孩子的意见,对于食物适当的烹饪尽量满足孩子对于食物色香味的需求。可选用的食物有动物内脏、奶类、蛋类、豆制品,以及各种蔬菜水果等,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

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2、家人以身作则的行为:

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父母等朝夕相伴的人,想要矫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及心理,需要家人以身作则。

3、适当交流: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建议选择固定时间如每天晚饭后或每周周末与孩子进行交流,指出不当的行为及做法,可以通过反省的方式或互相指出的方式等进行正确的认识,还需要指出对于生活的想法和需求并尽量满足以丰富生活经历,促进心理的健康成长。

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2

如何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呢?这里有一剂处方,父母们不妨一试。

首先,教会孩子遵守规则。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一个有序的社会。规则是有序的前提。父母应该怎么做?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无时无刻都要遵守规则,不要在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就遵守,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不遵守。

在一个十字路口上,该你通过的时候有人闯红灯,你对他大加斥责:到了另一个十字路口,不该你通行的时候,你闯了红灯,影响了别人的通行,这时候你不仅没有歉意,还有一大堆理由:“这有什么呀?赶时间吗,没有办法!”孩子看在眼里,心里就要想了:为什么有时候红灯亮了不能通过,有时候就可以?有个这样的榜样,让孩子何去何从?

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社会当中,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道理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

其次,教给孩子如何与人交往。

临床工作中发现,人际交往障碍是许多心理问题发生的一大根源。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遵循对等交换的原则,类似于商品交换,你要得到一些东西就要付出一些东西。家庭环境是孩子所处社会的一个缩影,在家庭中孩子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在社会上就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在家中他是焦点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在社会上也是焦点,处处让别人照顾自己,迁就自己,处处让别人考虑自己的感受,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稍有不顺就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不能处于逆境,甜水稍微苦一点就受不了。

其不知他周围的同学也全是焦点,焦点之间互不相让,全然没有了那种在家中一呼百应的优越感。更糟糕的是,父母总有老的时候,总有累的时候,总有想得到回报的时候,这时候才发现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还需要照顾,很多父母抱有树大自然直的思想,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会懂事了,于是当发现事与愿违时便慨叹自己命苦,全然不知是自己在教育上没有努力的缘故。

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第2张

第三,教会孩子正视挫折,采用恰当的方法表达情绪。

人生总有几分不如意,挫折和坎坷是难免的。遇到挫折时难免会悲伤、沮丧、生气、愤怒、这时候,“问题儿童”和 “问题少年”往往不是用语言来表达,而是采取极端的形式:打人、骂人、摔东西,借酒消愁、破罐子破摔。用这种方法来表达情绪是非常没有建设性的,往往不仅解决不了旧问题又会带来一些新问题。

临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病人,身体总有不适,经常求医问药,多种检查均未发现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据经验,很有可能他最近生活中有些不如意,只不过这些不如意变成了身体上的病,没有被恰当的表达出来。我国自古便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心字头上一把刀之说”,在很多时候这样做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有文献报道女性的平均寿命要高于男性,分析所得的原因之一便是女人不如意的时候会哭出来,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称为发泄,前提是首先要承认自己是悲伤了,自己是愤怒了,即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为人父母,要多教会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语言。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教会孩子独立。

孩子迟早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于社会,因而在适当的时候,父母要允许孩子开发自己的东西,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当孩子与父母有了不同的看法时,不要摆出一幅家长的样子来命令他听你的,而是站在一个平等的立场上,与他进行倾心的交谈听听他的心声,让他觉得父母已经感到并尊重他的成长。

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这对于他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虽然你不放心他自己过马路,不放心他自己去学习,不放心他自己交朋友,甚至不放心他自己找恋人,但是这些事情最终要由他自己去做,父母无法替代。

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3

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7种方法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3、出难题法。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第3张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健康饮食从早餐开始

如今,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都特别疼爱。可是现在的孩子都不好好吃饭,甚至不会吃饭。据有关调查发现,有50%的儿童早餐安排不科学,一般都是牛奶加鸡蛋。营养专家认为,营养质量好的早餐应包括谷物、动物*食品、奶类和蔬菜水果四大部分。研究表明,进食能量充足、配比均衡早餐的学生,在数字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及身体耐力等方面,均优于早餐质量差的学生。

常吃零食致使营养不良

儿童对食物的选择一般都偏于感*,觉得某些食品外型好看、*泽鲜艳或是口感比较好就会选择。正因如此,一些商家就投其所好大量生产形状奇特、颜*明亮的食品,殊不知这些食品往往是添加了过多的*素或是其他有害物质不仅导致肥胖还会危及生命。

疼爱孩子,但不要一味迁就孩子,不要让孩子多吃零食。长期吃小食品除了会影响食欲外,还会摄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有关专家指出,很多小食品,属于“五高一多”食品,即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多味精。孩子经常吃这些东西,不愿吃蔬菜、正餐而导致营养不良,还会诱发肥胖等病症。建议孩子吃东西尽量要全面,不要养成吃零食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第4张

盲目滋补破坏营养平衡

“看着羽凡吃饭这么香,真好,我家孩子怎么就不行呢?”小高无奈的对记者说。很多家长看着孩子不好好吃饭,怕孩子营养不足,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想办法给孩子买补品。其实,这样对孩子更不好。因为,补品不能替代食品,各种营养成分吸收利用都有协同作用,盲目补充某些保健品,可能破坏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再说,补品中除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之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这些成分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如激素会造成儿童*早熟。天然、新鲜、营养均衡的食物,才是儿童食品的最佳选择。

莫把“饮品”当“乳品”

目前,在市场上,有些生产企业在商品名称上玩“文字游戏”,实际是价格较便宜的含乳饮料,却在外包装的显著位置用突出字体标上“牛奶”、“纯牛奶”、“*牛奶”字样,而在不起眼的地方用很小的淡化字体标着“饮料”或“饮品”字样,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判断,甚至使消费者受骗,把含乳饮料当成牛奶饮用。

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乳制品时,首先要正规品牌的产品,像伊利、光明等;其次,一定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和配料表,分清是含乳饮料还是牛奶;再次,要辨清生产日期、保存条件及保质期。

告别儿童食品消费的四大误区

儿童食品是块大市场。目前的儿童食品存在不少误区,值得引起关注。

误区之一:高热量为主,营养成分单一。膨化食品,因其口味鲜美而受儿童喜爱。这些高热量的食品,大多无法达到综合*营养指标的要求,经常食用会影响儿童的正常食欲,引起平衡失调。

误区之二:食品中的添加剂未引起重视。“三精”糖精、香精、食用*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规定标准的,好多上柜的儿童食品也确实符合有关标准。但食之过量,会引起不少副作用。

误区之三:分不清食品的成份和功能。奶乳制品,不少家长在选购时往往分不清乳*饮料与乳*菌类饮料的区别,其实两者的适用对象是不一样的。选择不当,反而会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

误区之四:过分迷信洋食品。从日前有关部门的抽检可以看出,进口的儿童食品也并非百分之百完美的。客观地说,如今的国产儿童食品,从质量和包装上来看,较前几年已有天壤之别了,有不少已达出口标准,因而不能迷信于一个“洋”字。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