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细情况

本文已影响2W人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细情况,这位国内首位女性天文台长,用自己的经历鼓舞了每一位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女性。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细情况。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细情况1

“如果你要获得什么,就必须努力去争取。当然,这不像是打拳击,不会把人给打伤。但我们女性希望获得更多的机会。”在11月2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说道。她用英文作了20分钟的演讲。

视频自@中国妇女报

“在座各位中,我可能是年纪最长的一位。大家能猜得到我的年龄吗?我已经95岁了,真的是已经到了一个很糟糕的数字了。”演讲台上,叶叔华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娓娓道来。她谈及天文学领域的女性力量,例举政界、科技界的杰出女性,也讲述了天文学界为促进两性平等所做的工作。叶叔华说,女科学家相比男科学家,其实更不容易。女科学家要承担家务、照顾老人孩子、让家庭和睦,还要在职场打拼,努力照顾好一切。她认为,男女平等并不意味着要让女性比男性更强,而是平等享有机会。

叶叔华是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她在32岁时主持建立了中国世界时系统,确定了当下所说的“北京时间”。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她还是我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直到现在,叶叔华仍每天一早前往上海天文台的办公室上班,“在那里,我从事着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些非常有趣的工作。”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细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

以下为澎湃新闻整理的叶叔华院士在“她”论坛上的部分演讲实录:

今天上午我来得比较晚了,但我希望大家能看到女性科学家是具备非常好的机会的。我们可以占据这么大一个舞台,有为我们女性科技工作者专设的这么大的一场论坛。

很多年之前,我参加过一个国际会议,叫做国际天文学会会议。在这个会议中有一位来自欧洲的女性科学家,她说女性在科学领域当中有很多不公平的遭遇,有一个所谓的“玻璃天花板”,女性很难去突破它,进入最高的职位、获得教授的职位。但是有一位来自南非的代表她笑了,她说我们国家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在南美,男性、女性都要工作,都要为这个家庭做出自己的努力。

后来,我们天文学会对女性有更多的照顾和考虑,所以在每次会议中,每天都有一个午餐会专门面向女性,我们会互相分享各自的故事。当时我们协会的主席也会特地过来,向所有的女性成员们报告,学会是如何更多关注和支持女性天文学从业者的。

就在不久之前,我们庆祝了天文学会成立一百周年(编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1919年7月成立于布鲁塞尔)。学会的主席是一位女性,她本人非常擅长和享受这样一个职务,当然并不是所有科学学会都是如此。这证明了我们女性的能力。

事实上,在天文学领域,女性获得一些特别奖项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所以我也经常在想,很感谢学会的会长是一位女性,最近有两位女性天文学家都成了学会的最高负责人。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请大家来参观我们的学会。你们也可以成立自己的学会,在其中要让男性和女性有公平的机会。

如果你想要获得什么,就必须努力去争取。当然,这不像是打拳击,不会把人给打伤。但是女性想要获得更多的机会,这是因为女性长久以来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女性有特别的特质,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我们都知道欧盟的一位女政治家,最近刚刚卸任。她的名字我们都知道,我就不再提了。

如果我们能够做得更好、尽我们所能,我相信女性的职位和地位会变得更加平等,甚至要比男性更高。我相信女性可能有一天会变得非常强大,比男性还要强大。但我们其实并不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只是希望实现两性之间的平等,让社会更加平等,让社会更加美好和幸福。

事实上,女性承担的家务、家庭的负担更大,需要照顾小孩、老人,要让家庭和睦。作为一名女性,同时作为一名职场人、作为一位科学家或者工程师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很高兴地看到,现在在中国,女性的地位越来越改善了,我觉得要比我们在欧洲的同行、其他地方的同行地位更高。我们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首先你必须展现自己的能力,必须努力地工作,既要保住工作的职位,也需保持家庭和睦。

在此次论坛上也看到了许多女性领导者,她们做得非常好。她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所有女性,我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所有这些非常出色的女性。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细情况 第2张

在座各位中,我可能是年纪最长的一位。大家知不知道我几岁了?大家猜得到吗?可以告诉我你们的答案。

今年我已经95岁了,真的是已经到了一个很糟糕的数字了。但是我希望将来无论是男性也好,还是女性也好,都可以拥有更长寿、更幸福的生活

我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最最重要的,对我本人来讲,我是一个家庭中的一员。我在上海一个人住,我每天依旧工作,每天早上我前往上海天文台的办公室上班,离这里并不远。在那里,我从事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些非常有趣的工作。我的生活很顺畅地在进行,我并没有太多的负担。

有很多年轻一代,他们还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他们还需要推动家庭正常运行下去。但是我就没有这方面的负担了,或者说我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幸运吧,所以我只是需要把自己照顾好就可以了。

我觉得我真的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我自己的所有工作,就是在上海天文台。我的工作就是尽己所能让大家看到在地球之外又发生了什么。

今天早上我们就新能源展开了讨论。在新能源这一块我们也有着非常好的机遇,新能源是一种重要的财富。我们经常会想为什么天上的星星可以闪耀了这么多年之后仍然可以一直闪耀下去,这也就是星星所做的事情,他们内部一直在进行着星体的变化和交换。目前来自很多国家的工作人员也在试图寻找自然世界当中的这些新能源,我们现在已经快要摸索到通向未来的大门了。

女性是社会当中非常强大的一组力量,在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都是如此。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细情况2

“叫她兰诺,别叫她布鲁姆太太。”11月2日上午召开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当主持人介绍到计算机科学家兰诺·布鲁姆时,同时在线的1995年图灵奖得主、她的丈夫曼纽尔·布鲁姆做出了这样的纠正。这个有趣的细节或许正是对这次论坛主题——“携手共进,绽放‘她力量’”最好的诠释。汇聚了多位世界顶尖女科学的她论坛中,更有两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第一人”用自己的经历激励了在座的年轻女性们。

想要机会,就要去争取

“我今年已经95岁了,我现在还在工作。”“她”论坛上,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院士的这句话,让全场为她鼓起了掌。这位国内首位女性天文台长,用自己的经历鼓舞了每一位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女性。

“女性有很多特质,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我相信女性有一天会变得比男性更强大。但我们不是打拳击,不想把人打伤,我们只是想要实现两性平等,让社会更美好幸福。”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院士这样告诉来参加“她”论坛的大家:“想要机会,就要学会去争取。”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细情况 第3张

“在场各位中我可能是年纪最长的一位,今年已经95岁了。我是如何保持我的生活的? 我一个人在上海住,每天依旧工作,早上去上海天文台的办公室,在那里我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一些非常有趣的工作,生活也会继续下去。”叶叔华这样表示。

在她看来,无论面对的环境如何,首先要尽力展现能力、努力工作,保持家庭和睦,“可能需要你照顾好一切,但相信你是可以做到的。就像我们在此次论坛上看到的很多女性科学家一样。”

“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叶叔华温柔地说道:“你们都很年轻,相信大家一定能看到这个奇迹的发生。”而对于女性科学家,她的祝福则更有力量:“我们天文协会的最高负责人就是女性。在很多领域,女性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只要尽力去做就可以了。”

一旦工作,随时准备启航

在叶叔华院士之前,还有一位获得掌声的“第一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韩喜球。这位娃娃脸的短发女性,不仅在男人几乎“执掌”的深海大洋科考领域征战,还获得了完全不输于男性的傲人战绩。

2005年她参与组织实施首次大洋环球科考航次。2007年她担任了大洋一号第19航次第二航段首席科学家助理再访西南印度洋脊热液异常区,成功发现了海底“黑烟囱”,实现了中国人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填补了国际空白。第三航段韩喜球担任首席科学家,成为大洋一号首位女首席科学家,也是我国整个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细情况 第4张

“我主要从事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所以到深海大洋去科考去探矿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伴随蛟龙号深潜,与波塞冬对峙,进入到深海海底去“挖矿”,在别人眼中很“了不得”的经历,这位国家“探宝队”女首席却觉得很平常。

从韩喜球的第一次出海算起,到现在她已经出过19次海。“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出海的经历当然很艰苦,但这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任何困难都必须要克服。”她说。

韩喜球笑说自己的名字或许就喻示了她会走上这条探索地球之路。在陆上时,她也喜欢探险。而深海探矿是一场时间与智慧的双重较量。远航、挖矿、探险、科考,韩喜球证明了,在任何领域女性一样能做到拔尖。“我期待能有更多女性科技工作者能脱颖而出。”她说。

最好的回答是用事实说话

据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曹晓风院士介绍,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今年联合社科院、高校和企业等机构,从多个角度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梳理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

如女性科技工作者队伍整体上比较年轻,更多的女性从事的是初级科研的位置;女性科技工作者高学历的比例也比较低;在工作当中的职位也较低。在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中,女性比例非常低,分别只有6%和5%。同时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组织任职的比例相对非常低。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细情况 第5张

此次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发布的2021WLF青年科学家成长调研报告也显示,不同性别的科学家在成就的认定上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主要差别即在“科学新发现”和“获得认可”两项上,几乎呈现相反的情况。超半数男性科学家认为“科学新发现”是自己当前获得的最大成就,只有18%的女性科学家持同样观点,而70%的女性科学家认为,“获得认可”是自己最被认可的工作成就,32%左右的男性也这样认为。

何以在“获得认可”项上产生如此大的性别差异? 深层次的分解剖析显示,相比男性科学家,女性科学家普遍更希望获得研究资源和获得独立研究的机会。这也是她们认为被“获得认可”的具体体现形式。可以发现,现实科研环境对男性科学家更友好,资源也明显倾向男性。报告指出:“如何在漫漫科研路上呵护女性科学家的成长,该数据可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和叶叔华院士用“尽力去做”一样,参会的科学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富克斯回忆起她在芝加哥大学时,曾经收到过前辈女基因学家珍妮特·罗利(Janet ROWLEY)特意手写的字条,写着“祝贺你获得了大奖的奖学金”。“这是件小事,但却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富克斯说,“我开始意识到,对于女性能否像男性那样取得科研成就这种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说话。”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