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随笔 精选15篇

本文已影响2.16W人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随笔 ,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的随笔 精选15篇

教育的随笔 1

我班xx洋小朋友是一个异常调皮的孩子,上课不专心,下课打架,一想到他我的头都感到大。

今日我带他们去厕所,佳惠小朋友不细心摔倒了,哭了起来。这时我看到xx洋走了过去,把她扶了起来,还细心的帮她擦掉眼泪,拍掉身上的土,用手领着她一齐去厕所。回到活动室之后,首先我表扬了xx洋对佳惠小朋友的关心,让大家向他学习帮忙关心别的小朋友,同时告诉他在别的方面也要做一个让大家学习的好榜样。谈话之后,xx洋有了很大的改变,活动进取,也能较好的团结小朋友,在小朋友的心目中渐渐的树立起了自我的威信。

过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闪光点,这需要我们这些当教师的去挖掘和开采,并加以调式,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放出自我的光采,成为有用之才。

教育的随笔 2

培养孩子从小爱护环境、美化环境 是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意识呢?

家庭环境的美化和保持能给人以幽雅、宁静和美的感受,应给孩子一个美的家庭环境,使其接受美的启蒙教育 。孩子稍大一些时,家长可以让其参与家庭环境的美化工作,并要求孩子爱护和保持家庭的环境美。

培养孩子积极参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注意公共卫生,爱护公共建筑,爱护学校,参加城市美 化活动。

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孩子欣赏四季景色的变化,讲解变化的规律,使孩子在欣赏大自然之 美的同时,接受最强有力的美学教育。家长可以随时教育孩子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爱护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对攀折花草、 向水中抛杂物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明令禁止。

教育的随笔 3

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提问

幼儿园里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不懂的事情爱问个为什么,包括我们的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事情,面对孩子的提问,有时我们觉得很烦,心里总认为这时有些孩子故意调皮捣蛋,有时会对提问的孩子呵斥一顿,我们不耐烦的拒绝,往往会么抹杀孩子求知欲。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黄国祥,遇到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今天我们正在区角活动,别的小朋友都玩得正起劲,黄国祥猛然间站起来问:“老师,你看前面怎么冒黑烟。”我知道是前面瓷料厂冒出的,但是我没有给孩子解释,却反问了他一句:“老师现在让你干什么?”面对孩子我的斥责,孩子两眼直直的盯着我,似乎站在他面前的我是个凶恶的坏人,看到孩子审视我的眼神,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妥,但当时我只是为了维护自己那一点老师的尊严,没有纠正自己的错误,孩子一声不吭的坐下了,这一整天他没再问我一个问题。

此后,在活动课上,我发现这个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时刻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生怕自己的行为会触怒老师,回答问题时,声音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响亮。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耐心讲解,不要因一时的反感拒绝他们,这样不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创伤,还有可能抹杀他们的探究欲。

在这里,我对黄国祥小朋友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有什么问题只管问,老师一定给你解答。”

教育的随笔 4

珍惜孩子们的爱心,星期三下午大扫除,当我擦窗户最上面的玻璃时,由于太高,务必放上两张桌子再放上小椅子才能擦得到,我心里很害怕,消息翼翼地站在小椅子上,心里直发怵。

“老师,您留意点!”忽然一个孩子轻声地说,之后全班幼儿一齐说:“老师,您留意点呀!”并有几个小朋友跑过来给我扶着下面的桌子:“老师,您不要怕,我们给您扶着。”我心里一阵激动,而且心里也一下子塌实多了。

这些孩子们,心灵多么纯真啊!我必须珍惜他们的感情,用十倍、百倍的爱心去呵护他们,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教师要有耐心、能容忍,“老师,赵国坤又拿我的彩笔了!”“老师,赵国坤拽我的衣服了!”“老师,赵国坤打我了!”。前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小朋友们这样的“小报告”,而对于赵国坤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对他所犯的这类小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他当时也都很容易地理解了“老师,我不拿他的彩笔了。”“老师,我不和她打架了。”……但不久他又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这孩子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行为,我真是伤透了脑筋。

静下心细细想来,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用得不恰当呢?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潜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大多数状况下孩子们都不是有意犯错的。另外,我们在儿童心理学课上学过,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在发展中。如果我们所讲的道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潜力,他就可能根本听不懂老师的话,记不住那么多的道理。再说,他也不必须能够把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用到另外一个情境之中,所以才会出现“屡教屡犯”的现象。

之后我便换了一种用心的教育方法,不再对他进行批评,而是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耐心地告诉他哪里做得不适宜了,就应怎样做才对,并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强化。

慢慢地,赵国坤小朋友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所犯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小朋友们都愿意跟他一齐玩了。

有时候,老师的耐心和容忍反而是激励幼儿上进的动力呢!

教育的随笔 5

萱萱是个看上去不太活跃的小男孩子,但他却喜欢在教师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撒欢。一次男卫生间里传出了欢呼的声音,我寻声找去,原先是萱萱在里面玩的不亦乐乎。我好奇地问他在做什么,他却胆怯地说:教师,我改了!然后不等我说话就灰溜溜地逃走了。我见他态度诚恳,就没有再跟他计较。可是过不多久,在教师没有注意到他时,他就又开始司机行动了。如小朋友喝水时,他拿了杯子趁教师在关注小朋友接水,他就在活动室里面兜圈子,高兴的时候嘴里又发出“噢噢”的尖叫声。每每当教师发现他作怪时,他都露出胆怯的眼神,然后灰溜溜回到位置上,然后斜着眼睛看教师,当碰到教师的目光后,缓慢地低下头。

看得出,他是一个缺乏自信和自制力但却是个懂道理的孩子。我发现他异常喜欢帮忙小朋友做一些整理性的事情,如帮别人收地垫、整理图书等。于是我把一些活动后的整理工作有意识地交给萱萱去完成,他高兴极了,每次工作得都异常认真,他的举动也赢得了小朋友的赞扬。同时他在对自我的约束本事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只是为萱萱供给了一个机会,使他感到:我对自我感兴趣的事有本事做好,我能够帮忙小朋友,我在班里有很重要的位置。鼓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表现自我的本事,向自我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他的行为能够给自我和别人带来进取的影响。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们会认识自我的潜能,不断地发展!

教育的随笔 6

帮助沉默的孩子

我班的玲玲是个内向沉默的孩子,不善言辞的她总是一个人做游戏,一个人看书,每每看到她一个人我就想到,是不是要和她说说话,但当我找他聊天时,她总是流露出害怕恐惧的神情,仿佛做错了什么事情,害怕老师去职责她。

这天,我看到玲玲主动向我走过来,一副很着急的样子,于是我问她:“怎么啦,玲玲?”她说:“老师我刚刚不小心撞到了佩佩。”果然,我看到佩佩在一旁大哭了起来,我问玲玲:“怎么会撞到的?”

佩佩支支吾吾,我了解了情况,原来,是佩佩抢了玲玲的玩具,在争抢之中,佩佩摔倒了。我没有批评佩佩,也没有责怪玲玲。我对玲玲说:“老师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去和佩佩说声“对不起”,再给她一个拥抱,她一定会原谅你的。”玲玲照做了,我欣慰的点点头,说道:“那你们现在可以做好朋友了吗?”佩佩说:“好啊,那我们一起玩小推车吧。”玲玲也笑着点点头。

经过这次事件,我也主动找玲玲的家长沟通交流,告诉他们:“要经常鼓励孩子主动与别的孩子打招呼,一起玩游戏,一起分享玩耍的快乐。孩子如果怯生,可以先缓解他的紧张感,让他身心放松,慢慢地由不熟悉到熟悉。同时要经常暗示孩子,只要你主动、友好地与别人相处,别人就会喜欢和你做朋友,以此来增强他的自信心。”

我发现玲玲的性格在慢慢得开朗起来,和朋友的交流也变得多了起来,看到她的改变我也渐渐欣慰起来了。性格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正如一句名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一点一滴形成的,良好性格的塑造也要从具体的行为和基本的习惯开始。

教育的随笔 7

孩子的一日活动中有很多环节,每天中午的午睡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之一。每次中午看午睡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总是有几个孩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睡,我们采取了很多让孩子能够尽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给孩子听,但是对于那些难以入睡的孩子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相信这也是一个困扰我们老师的常规的难题。孩子很难午睡,这可怎么办?

我想:这也许与孩子在家不同的习惯有关。例如:有的孩子在家睡觉时让家长陪着睡觉,有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午睡的习惯等,这些都与孩子在幼儿园难以入睡有关。我想,给幼儿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睡觉前,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些安静的小游戏,还可以讲睡前故事给孩子听等来让孩子入睡,慢慢的让习惯成自然。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午睡房的光线变暗一点,有一个安静睡觉的氛围。我们还要注意对于那些特别难以入睡的孩子尽量不要不耐烦的大声批评,要给他们讲一些道理,让他们明白如果自己不睡觉,在那里做小动作、发出声音,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的。

以后在睡觉前,我都会看看是哪个小朋友表现的最好,尽量多用鼓励的方式来让他们睡觉。现在,这几个孩子睡觉都比以前好多了,我想这种方法适合他们吧,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还会继续摸索方法,让孩子们都能安静入睡,养成每天午睡的好习惯!

教育的随笔 8

新学期伊始,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对本班学生进行了摸底。前任英语老师说这个班学生整体不错,只是个别学生太差,简直不可救药。于是,我在上课时就留心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到底“差”在哪里。

一天上英语会话课,学生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会话,这时我发现韩飞同学低头不语,手里拿着笔在纸上胡乱描画,他一脸无奈。我轻轻走到他身旁,蹲下身子说:“你怎么不和同学们一起活动?”,他慢慢抬起头,腼腆一笑:“老师,我......我不敢说。”看着他憨憨的样子,我的第一反应是想笑,可转念一想:“我不敢说英语”是不是个别学生暂时落后的原因呢?课后,我把韩飞叫到小花园和他谈心。原来,他从小就性格内向,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上英语课时说错了句子,同学们就都笑话他,他就更不敢说英语了。

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认真思考英语教学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我认为,韩飞学习“后进”的主要原因是同学的歧视。由于韩飞性格内向,反应慢,接受能力较差,回答问题经常出错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和冷落。这样,他上课怕出错,不敢开口说英语,成为游离于英语课堂之外的“另类”。

我确立起了这样的信念:首先,要尊重学生。素质教育强调对人的尊重,这里的“尊重”也包括对后进生的尊重。素质教育如果离开了对“后进生”的关注,是不可思议的。其次,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不能让所有学生“齐步走”。

为了帮助韩飞学习英语,我利用活动课时间给韩飞“开小灶”,帮助他预习课本,让他会说最简单的单词和短语,达到最低的学习目标。同时,我又调整了座次,安排学习较好的同学帮助他,实行“兵教兵”。在上课时多给他一些发言的机会,尽量少纠正错误,对于他点滴进步也不吝赞美之词。

韩飞的学习进步很快,上课敢回答问题了,也能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他的脸上有了自信的笑容。

经过师生一学期的不懈努力,韩飞同学进步很快,期末考试竟然得了九十颗星。当然,转化后进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要我们有爱心,“后进生”就能收获希望。

教育的随笔 9

值此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特意在上周五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孝心作业——为妈妈做件事。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孩子们学会感恩,珍惜拥有。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能用心完成这项作业。

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就围绕“三八妇女节”展开,我恰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了解一下孝心作业的完成情况。

一上课,我就和孩子们聊起来:“你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这个难不倒大家,在早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的大队辅导员已经给孩子普及了这方面的知识。开始的交流是顺畅的,孩子们自信的话语流露出自豪感。

“妈妈是无私的,把爱给了我们,对我们却无所求。”我看了看孩子们,他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谁为妈妈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我期待地看着大家,有的孩子眼中放光,脸上含着笑意,挺着胸脯,抬着头。有的孩子面露难色,悄悄地低下了头。显然,他们没有完成这份孝心作业。

“妈妈养育我们很辛苦,我知道咱们班里几个孩子的妈妈每天按时接送,照顾衣食住行,还要工作……”我的一番话似乎勾起他们的记忆,触动了他们柔软的心灵。焦子涵的眼里包着泪,丁怡菲神情凝重。

“其实,妈妈并不需要我们的回报,但是作为一直接受爱的我们,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行动来给操劳的妈妈送上爱的表达。”我停了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孩子们沉默了。

“表达的方式很多,除了洗衣服、拖地,我们还可以融入更多的创意啊!”孩子们陷入沉思,片刻,小手举起来了。“我想给妈妈爱心心早餐!”秦佳明兴奋地说。“不错,好主意!”“我想给妈妈洗脚。”腼腆的蒋雨晨笑吟吟地说。“行!”“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刚刚一直沉默的杨承鑫脱口而出。“没问题,这一定是妈妈听到最动听的声音。”我笑了。“我想给妈妈画幅画!”“我想给妈妈打电话!”“我想给妈妈一个爱的拥抱!”“我想给妈妈捶捶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匣子打开了。

“爱的表达方式很多,接下来,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给妈妈献上一份诚挚的祝福,送上一份充满爱心的礼物,陪妈妈过一个难忘的妇女节。”我鼓励大家。

育人要育心,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更需要精神的滋养。在今天的班会课上,我们恰恰利用身边的节日作为教育的契机,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中带着孩子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他们感恩。让孩子们懂得我们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学会给予。我相信,在这样点滴言行的熏陶中,在传统文化的浸润里,孩子们会成为精神充盈、会感恩的“人”。

5

教育的随笔 10

俊俊在班里是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入园后他总是不愿与教师交流,不愿意与小朋友在一齐,宁愿一个人缩在墙角,拒绝参加一些游戏活动,总以审视的眼光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并且自尊心很强!他每次小便总是害羞不愿与教师讲。我们对他采取了很多的办法,可是效果不是很大,他还是很孤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而教师又是孩子的领路人和心目中的权威。渐渐地蔓延、扩散,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病态心理如果不能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危害终身。

帮忙孩子们消除自卑感,父母和教师要注意不要轻率地随意贬低他们的本事或品质,以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给予褒扬和鼓励。孩子自我也要有“我能行”的一种信念,恰到好处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我的心田上播种自信。

玩具是孩子的最爱,每一天区域活动时间总有10几个孩子在建构区玩的不亦乐乎,可是玩完玩具后总有孩子不把玩具收拾好就到另一个区域玩去了,教师不得不跟在后面收拾。怎样办呢怎样纠正孩子不好的习惯呢

我想了想,于是在班里开展了一个“玩具要回家”的游戏,我事先录制好了表扬的语言和哭的声音,游戏中能收拾好的孩子就能得到玩具娃娃的表扬,并奖励一个贴花,落下玩具的孩子妈妈就哭,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在不知不觉中纠正了不良的坏习惯。

经过游戏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玩具玩完后必须要送回家,不然他见不到妈妈会很悲痛很难过的。

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异常喜欢帮忙小朋友做一些整理性的事情,如帮别人收地垫、整理图书等。于是我把一些活动后的整理工作有意识地交给淼森去完成,他高兴极了,每次工作得都异常认真,他的举动也赢得了小朋友的赞扬。同时他在对自我的约束本事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只是为淼森供给了一个机会,使他感到:我对自我感兴趣的事有本事做好,我能够帮忙小朋友,我在班里有很重要的位置。鼓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表现自我的本事,向自我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有效分子,他的行为能够给自我和别人带来进取的影响。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们会认识自我的潜能,不断地发展!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孩子的自信从教师和小朋友的认可开始,你做到了吗?

教育的随笔 11

幼儿进入幼儿园就是进入了一个相对矛盾体。此时,幼儿的交往范围扩大,活动机会也与之增加,也就意味着他们生活矛盾不断增多。可以说,幼儿是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成长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矛盾始终是幼儿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课。教师无疑是引导他们仿效前人,看前人是如何学会理解、处理各种矛盾,从而初步建立幼儿社会交往和独立生活的意识,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一个了良好的铺垫。我想,在这一点的认识上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矛盾处于相对激烈或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身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我所在的班级就有这么一个过于“活泼”的孩子,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夺或索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文具用品之类的东西,导致班上一系列的哭闹事件时常发生。像他这样侵犯或妨碍别人,随意破坏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我该怎么办?作为一名新教师,“耐心的诱导”、“榜样的示范”是我的首选之策,然而,待这些策略用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是不大奏效的。

对于自身教育的“失败”,我不断在思考,不断在摸索,不断在探究。我想,此刻讲究艺术地、合理地、适当地进行惩罚是不是必要?这能否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矫正他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动向?是不是能够避免因理论上的回避而带来的实践上的差错?这一认识,恐怕许多人在理论和情感上都不太能够接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惩罚并不是因人们感情的接纳与否来确定其存在与否的。如果一定的惩罚能够达到让他释放肝火、提供息怒和静思反省的目的,又为何不可呢?这好比给小树修整枝叶,同浇水施肥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我觉得对于像他这种生活在鲜花和温和语言环境里的幼儿来说,适当的承受一定的压力,尤其是来自集体的“乡规民约”的压力,是否能培养其心理承受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一定的压力有时恰恰能够成为他自尊和自信萌发的初始动力。事实上,通过我的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是入理的,“惩罚”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成为正面教育的辅助手段。

首先, 对于这里所说的“惩罚”。有三点想在此略做解释:

一,端正指导思想。对像这类的幼儿实行适度的处罚,其出发点是帮助幼儿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提供承认并改正错误的机会,让幼儿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园,我们仍应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批评处罚为辅的方式,坚持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前提,坚持耐心反复诱导的原则,反对无原则的滥用批评处罚手段。

二,严格掌握分寸。就事论罚、一事一罚,千万不要“算总帐”或采用“抵消法”。我们可采用“众人定罚”,达到全班小朋友共同执罚,相互监督的目的。不可教师一人包办制。

三,强调区别对待。正面教育、批评教育对于不同幼儿而言,效果是不一样的。幼儿的脾气、气质、年龄以及后天所处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幼儿们格式的性格。在此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施教,切忌教育方法“同出一辙”。

其次,我认为在幼儿园或家庭的一般处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①冷却法:暂行隔离,进行冷处理。但严禁将幼儿关在房子内,时间要控制好。②孤立法:被大家一致认为的规则遭到违反应受到集体的处罚。如,某一时候全体幼儿都不与发错误的幼儿说话。③自我约束法:违反公约和规则,应得不到公约的某些待遇或承诺,如放学前奖励的小红花。但切忌提法,如禁止吃饭、长时间罚站、抄写数字等等。

俗话说,治病要治本。如果能让幼儿少犯错误就可避免运用处罚方式了。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有必要,有义务给幼儿提供一个“和平共处”的友好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时刻需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并且,应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如不得妨碍他人,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做事要有谦让精神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切实做到以上这些,我们的教师、家长就可以从中日解决纠纷的圈子解脱出来。更大程度上我们是拯救了幼儿,履行我们进园的承诺,执行我们应尽的义务。

“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纯真。成人万不可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不谙于世”。幼儿的童心都是闪亮亮的,好似一面玻璃镜,它能毫不保留的折射出一切的光辉。

教育的随笔 12

今天早上,我来到教室后就去洗茶杯了。突然,一阵哭声传进我们班教室,我忙从卫生间走出来,原来是我们班的汪怡安来了。咦?平时很乖的汪怡安今天怎么了,我纳闷着!汪怡安的爸爸说:“她不想来读书。”跟他爸爸交流了几句,原来是小怡妈妈出差想跟妈妈去玩。跟汪怡安爸爸再见后小怡还是哭闹个不停,非要回家去。我拉过小怡说:“好,等会老师带你去,那我们要怎么去呢?”小怡哭着说:“我认识回家的路。”“那小怡老师问你爸爸妈妈是希望你在家里玩呢还是想让你来幼儿园学习本领?”我问小怡。小怡没有说话,但是我知道她肯定知道的…………安慰了小怡一会,小怡平静了很多,我拉着小怡的手让小怡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玩玩具了。

教育的随笔 13

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儿童文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从学生需要和儿童文化的视角研究教育教学。于是,“儿童友好”的概念应运而生。

儿童友好,从字面上来解释,可以理解为儿童之间呈现的友好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成长环境对儿童呈现的友好态势,还可以理解为儿童对于其周围世界表现出的友好情绪反应。儿童友好就是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构建一个多维的、友好的、自然的生态教育环境。

“儿童友好”融于学科课程,改变儿童学习方式

“十二五”以来,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建设成了学校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课程与教学开始了“目中有人(学生)”的探索,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了现代学校的文化哲学与文化理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儿童友好”理应成为现代学校文化之精神内核。只有当“儿童友好”融入课程文化,才能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才能促进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儿童友好”融入学科课程,就是要树立儿童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必然要求我们关注课堂与教学,关注新课程教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关注新课程教学经验和教学创意的积累。

我校立足于语文学科创设的个性表达课程,对过去语文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态进行彻底改变。个性表达课程引导儿童通过经典诵读和课内外阅读,自主吸纳和积累语言文化,通过生本作文、主题演讲实现儿童的个性表达。阅读课上,儿童学在前,教师教在后,教师备课资料夹里不仅仅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还增添了学生的课前学习单;作文课上,没有教师灌输的好词好句,没有机械不变的层次结构分析,只有学生充分经历过课前的生活体验、源自生活的个性描述与倾诉;演讲课上,学生因为有阅读的底气、思辨的习惯而不再胆怯、羞涩,不再语无伦次,他们常常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唇枪舌剑。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儿童友好”从微观的课堂教学切入,融入学科课程,效果明显。教师行为的改变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日常的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显现出更为积极的倾向。

“儿童友好”融于活动课程,催生儿童民主意识

“蹲下身来看儿童”,本来想表达的是成人走近儿童、走进儿童世界的希望。但有研究者指出,“蹲下”一词本身就包含了“居高临下”的意思,已经反映了成人与儿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在新课程实施中,为扼制和限制成人和教育的霸权,提出了“守护儿童”“保护儿童”甚至“捍卫儿童”的口号,虽有矫枉过正、过分激烈之嫌,却也彰显出新的课程文化中的民主平等内涵。“儿童友好”融入活动课程,就是要为儿童成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生态环境,催生儿童作为成长主体的民主意识。

儿童民主课程是我校活动课程之一。立足“儿童友好”,本着“民主、开放、包容、尊重”的课程理念,我们把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让位给儿童自主主持的“金叶讲坛”。在那里,小主持人利用校长信箱广泛征集学生关于成长的话题——每个月信箱都能收到学生来信十来封,每一个话题都源自儿童的生活,发自学生的内心。比如:诚信需要奖证吗?岗位竞选要拉票吗?我们为什么不能主动跟校园礼仪小天使打招呼?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增加阅读量……学校利用“金叶讲坛”广开言路,把这些话题抛给同学们自己去讨论。同学们既可以借助金叶讲坛公开发表看法,也可以利用班队会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

言论平台的转让其实也预示着话语权的转让。“儿童友好”融于活动课程,让儿童作为学校这个社会团体里的小公民,学会观察、思考,并能够敞开心扉勇敢表达,增强了儿童的民主意识。

“儿童友好”融于环境课程,构建儿童主体道德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从一开始就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包含了学校全方位的建设。学校课程文化不仅包含了促进儿童主体成长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还有为儿童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的环境课程。“儿童友好”融于环境课程,让儿童成长的外在环境充分发挥教育与影响作用,促进儿童道德的自我构建。

我校家长志工课程是家长志愿工作者多角度、多层次参与教育、管理和服务,密切家校教育合力的课程。家长志工队伍自20xx年3月建立以来,秉持“儿童友好”的服务理念,经过不断扩编、增容,从驻校办公、爱心护犊、社团辅导、课堂观学、膳食管理、图书管理、网站建设7个方面融入学校管理,为儿童差异发展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志工的志愿精神深深感染了教师和学生:年轻教师们成立了春风行动小组,负责护送乘坐公交车的学生到站台有序乘车;低年级小朋友们成了班级的小小志愿者,负责组织同学们课间文明游戏;高年级同学们成立了小小志愿者帮扶团,每逢节假日走进社区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整理房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里的杭行同学与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割肾救子的“跑步妈妈”结成了帮扶对子,他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和变卖废品获得的钱资助“跑步妈妈”进行了4次手术;李佳俊同学用自己10岁生日时亲戚送的礼金和自己的零花钱资助山区的姐姐完成两年的学业……“儿童友好”融于环境课程,即是为儿童成长的外在环境播种善的种子,用善德去唤醒善心,构建儿童的主体道德。

“儿童友好”是学校课程文化之根,是现代学校文化之精神内核。立足儿童友好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方能改变儿童学习方式,树立儿童民主意识,构建儿童主体道德,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社会小公民。

教育的随笔 14

消除孩子“关小屋”的恐惧,这天刚来幼儿园不久,郭子仪小朋友就被妈妈抱着走进幼儿园,抱在怀里的郭子仪还在又哭又闹,他的妈妈嘴里不时说“不听话就让老师关小屋”。孩子听了她的话哭闹的更加厉害。

我赶紧走过去抱过孩子,询问孩子哭闹的原因。郭子仪的妈妈生气地对我说“早上不吃饭,我说不吃饭就让老师关小屋,他就开始又哭又闹”。我明白了孩子是怕自己在房子里。为了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我明确地告诉他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照顾小朋友,绝不会让小朋友自己呆在一间房子里。得到老师的承诺,郭子仪不再哭闹,和其他小朋友去玩了。

“关小屋”这件事我还从别的家长中听到,当时没有在意,透过这天郭子仪哭闹这件事情,使我明白务必要对孩子进行勇敢教育,让他们坦然对待困难,勇敢应对很多事情。同时还要和家长达成共识,期望家长平时不要恐吓孩子,要从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教育的随笔 15

大班的孩子正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时期,常常把想象力与现实相混淆,幼儿园的教师和父母应帮忙孩子渡过这一真假难辨的年龄阶段,但当孩子确定在撒谎时,就须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那么,怎样对待撒谎的孩子呢?

首先,成人要识别真假谎言,如果孩子确实说谎,就要以浅显的例子帮他认识错误,例如用故事《狼来了》来教育孩子。

其二,成人要多关心和爱护孩子不要在人多的场合指责孩子,更不要因为应对孩子的错误姑息、迁就,甚至弄巧成拙。

其三,成人要避免给孩子制造说谎的机会。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