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

本文已影响1.72W人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没有了爸爸或者妈妈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带有伤害性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存在着心理问题,并直接影响孩子的信心,下面了解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1

自卑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焦虑

对人焦虑是调查与他人接触时,对困难和失败的预感程度的指标。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他们的监护人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胆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妒忌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足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

逆反

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车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抑郁

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

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自责

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

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在别人笑自己的时候,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自闭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2

单亲家庭孩子最容易有什么心理病

1、羞辱心理

羞辱感属于人的正常情感心理,是因为外界事物引起内心尴尬、不安、羞涩、耻辱的情绪引起的心理。单亲子女一般对自己的身世有一定的羞辱感,总是回避谈论家庭问题和亲情问题,将家庭的事视为最敏感的问题,不愿意与别人沟通此类问题。

羞辱感本是人懂得廉耻的一种良好心理素质,但表现在单亲子女身上便扭曲化了,变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不正常情感现象。

2、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们由于受挫或失败而自信下降到低点,从而产生一种轻视自己的心理情绪。它对于人的思维活力、创造力和其他心理活动都有明显的抑制影响。

单亲子女将自己现在的家庭与原先正常家庭生活对比,与周围的正常家庭对比,难免产生孤独和委屈难受的负面情绪,总觉得自己是最差的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好,长时间来缺乏心理建设,自信心丢失,情绪出现低落沉闷,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缺乏主动追求的动力。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自闭症等情绪病出现。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 第2张

3、冷漠心理

当单亲子女长期感受到的是家庭生活中最不美好最坏的事物,便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希望意识产生敏感,冷漠心理,从而逐渐失去对生活美好一面的接收,表现出待人冷漠、缺乏激情和积极面对生活的乐观精神。

4、报复心理

单亲子女在家庭破裂后,只能跟随其中一方生活,可能会被另一方冷落。当父母重新组织新家庭有了新的家庭成员后,就可能出现双方对单亲子女的漠不关心甚至冷暴力。有的离异父母为寻求新的生活,将单亲孩子寄养他方,孩子就会感觉被抛弃了。

于是孩子日渐认为这些生活对自己的不公,是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不幸,继而产生报复心理,要报复父母,报复生活。与报复心理并发的是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负面心理。这些心理并发后,便表现为对生活失去信心,失去责任心,不求上进,甚至敢于做出违法的严重行为。

5、人格差异

心理学认为“人格标志一个人具有的独特性,并反映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交织。”孩子人格和三观的形成关键环境在于家庭,父母是孩子人格的领导者和引路人。父亲代表着理性、权威、坚毅、地位的一面;母亲代表着感情、温暖、温柔、柔软的一面。由此带给的对孩子的感受体验也是不同的,父爱教会孩子阳刚,母爱教会孩子温柔体贴。在孩子的人格形成中,父爱和母爱都非常重要。单亲子女由于得不到完整的父母双亲的爱,其人格形成环境不利,在人格形成上往往出现人格差异。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3

单亲家庭教育方法

一:寻求需求点。

人们每时每刻都有需求,这是人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所以抓住了需求点也就抓住了孩子心灵上的关节点。单亲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的需求点无外乎有:需求家庭的暖和,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同情等。教育者要适时抓住孩子的需求点,在班级和家庭中创设亲情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暖和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怜和暖和。

二:抓住闪光点。

闪光点即一个人的优点和优点。抓住人的优点和优点来肯定、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家长和教师则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

三:发现爱好点。

爱好是做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爱好。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才能培养和树立自信心。单亲家庭孩子恰恰在展示自己爱好特长方面存在问题。假如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发展,就会失去教育转化使其成才的机会。孩子的自信心,紧张度,非凡是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爱好都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的爱好,并适时地把这一爱好迁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 第3张

四:克服挫折点。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挫折。对挫折假如处理得好,就可能成为孩子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处理得不好,则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倒退点。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挫折点很多,不仅表现在父母的离异上,在生活、交友等方面也有挫折。为此,教师和家长必须抓住这一思想转变的关节点,及时地进行劝慰、开导。

五:产生共鸣点。

所谓共鸣点是指孩子之间在思想情感、行为处境等方面的共同点。单亲家庭孩子的处境是相同的,但思想行为却又不尽相同,这里不乏有成才成名者。单亲家庭孩子的思想起伏较大,性格、行为异常,学习被动,习惯极差,缺乏自信等。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除了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他们外,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因势利导,唤起他们的自信。比如用卓别林、洗星海等有关单亲家庭子女为人类做贡献的事例,引发这类孩子的思想转化,使他们引起共振,产生共鸣,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帮助他们熟悉自身的价值,执著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

六: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经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央,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七: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八:简单粗暴不可取。

与非凡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暖和”,轻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注重正确引导。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