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

本文已影响6.97K人 

6-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我们人的一生分为很多的阶段,可分为儿童、适龄儿童、青少年等,不一样的年龄段是不一样的意思,充分的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的变化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分享6-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

6-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1

1。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小学是个体开始系统接受教育,心智德能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小学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2.社会性(成)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社会自我逐步形成,社会性认知逐步趋于客观和深刻,社会关系更加复杂

系统的道德认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3.以游戏为主转入以学习为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学习策略不断丰富,儿童逐渐学会使用有效的策略。

6-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

家长要提的问题

1,这个题用什么方法做的

2,这个问题还有别的办法吗,再想想(思维多元化)

3,你看这个问题可以用这个办法,可以用之前那个办法

那么你再想想这2个办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哪个办法更好(学会优化)

4.10-11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的关键年龄

小学生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思维发展过程呈现不平衡性

5.思维品质(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多元性和批评性)在思维发生和发展中表现出个性差异。

6.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

7.小学儿童对其自我评价最重要的支持因素是父母同学

8.6-10岁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快速发展。10岁左右,已经能够根据信息准确推断他人的观点,基本具备观点采择能力

9.独立性和批判性不断增长

小学儿童与父母和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

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言语沟通,提供利益,分享物品)

6-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2

6-12岁孩子的发展特点

体力旺盛

精力充沛,体力增强,身体长得越来越强壮,孩子们喜欢大肢体活动,爬树,攀岩,大肢体游戏等等,孩子的整洁性也大不如前。

倾向于小组活动

孩子在此阶段倾向于按兴趣或者不同分工组成小团体。同一小团体组织内的孩子一般有共同的兴趣点,有领导者和追随者,有职责分工和组织功能,这是孩子对将来社会形态的初期体验。

道德发展

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头脑的独立促使道德的发展,帮助孩子学会分辨善恶、好坏。这个阶段的`孩子想知道“为什么”,道德方面也是,他们会思考为什么要有这个规则。他们具有公平正义感,在看到别人违反规则时会非常在意,也就有出现“打小报告”~

英雄崇拜

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崇拜的英雄/榜样,成人需要更加全面的诠释“英雄/榜样的”的定义,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注意自己作为孩子崇拜的英雄/榜样角色。

想象力的发展

单纯感官方面的体验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个阶段孩子的发展。宇宙教育的建立就是为了满足孩子对万物的兴趣,想象力给了他们探究万物的工具

6-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2张

与家庭的脱离

孩子有与家庭分离的倾向及需求。外出时他们一直跑在父母前面,换到新环境不再有分离焦虑,愿意去朋友或者同学家里玩。

智力的发展

孩子享受讨论、探索事物及其原因,逐步建立和发展理性思考的能力。他们关注万物的宗源,通过理性思考的发展进行秩序性分类。

大工作/活动

孩子从原来的重复性工作过渡到合作性重复。合作性工作使得孩子“大工作”的出现,他们乐于挑战极限。

抽象思维的发展

本质上,心智不仅具有想像的能力(例如,想像眼前并未出现的事物),而且还能搜集并能重新组织心智的内涵,还从我们在外界遇到的无数事物中萃取出一组“特定的字母”,这是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结果。

责任感的建立

伴随着抽象性思维、理性思考、想象力的建立及道德领域的涉及,孩子们的责任感随之开始建立。他们能更好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及规则,所以能更好地评断自己的行为,做出明智的选择。

6-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3

孩子在6-12岁年龄阶段

称为儿童的中期和儿童后期

是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此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时期。面对行为问题中常见的厌学、脾气躁、逆返、任性、拖拉、胆怯、敌对、冲动等现象,父母常常感到一筹莫展。

我在做子女教育咨询中发现,父母反应(确切的说是母亲在反应)孩子最多的是:“我感到恼火的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拖沓得很!”或“我最头疼的是我的孩子太任性了”。

我们看,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拖沓、任性问题时,他们明显的情绪态度是“恼火”、“头疼”!这就说明,父母在当时非常生气,处在“拿他或她真没办法”的无奈中。

其实,儿童所有的行为问题,不管是好的坏的都反映着我们父母的行为方式。儿童自出生时,如果我们把他看着是一张白纸,那么,最早在白纸上面绘制画的是我们父母。

6-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3张

白纸上逐渐增多起来的图案,就是儿童逐渐表现出来的行为现象。如果图案很清晰、明朗,让人喜爱,那说明绘画人的艺术水平高;如果图案看起来晦暗、紊乱,让人心烦,那还是说明绘画人的水平低。

因此,孩子种种行为问题(白纸上的图案),是我们成人制造(绘制)出来的,而成人中最主要的就是孩子的父母。

从这个角度说明,要改变孩子不好的行为,父母首先要找准你在“白纸”上绘制画的过程中,问题出在哪里?是落笔太轻、还是太重?是你情绪抑郁时而选择的色彩太灰暗、还是你脾气暴躁时胡乱作画……

6-12岁正处于儿童期,也称为学龄期,儿童心理特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

1、青春期之前,该阶段的智力发展是最快的,而思维感知注意力等也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对事物充满热情,情绪外露较直接,波动大,好奇心强。

3、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自我意识也进一步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个性品质以及道德观念,喜欢模仿。

在儿童期,常出现学习无能与问题行为这两种心理障碍。因此,在该时期,要以学习为主导,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开阔创造性的思维,以及注重培养儿童道德与个性。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